

文/朱文俊 图/东方IC
在香港几十年,靠着冷藏技术及运输发达,习惯了什么食材都是手到擒来,逐渐,忘记了不时不食的基本法则;甚或自以为可以掌控环球食材时序而沾沾自喜。直至走了一趟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(Pugila),位置就在意大利靴形地图的鞋跟处,此地三面环海,主要食材为四时的农作物、就地取材的海鲜,肉食的菜式是少之又少。因缘际会,让我这次旅程,得以开展一段无“肉”清修,味蕾寻回旧日纯粹感觉。
一直认为意大利人跟中国人有很多相似地方,其中饮食习惯是最为明显的。先谈面食,据说山西面食多达四百种,而意大利亦据说有三百五十多款;今次我在Manduria(曼杜里亚)试过其中一款他们的代表面条Orecchiette(意大利语即为小耳朵),外形跟我们的猫耳朵十分近似,可荤可素,但在普利亚无肉才是王道,简单的做法可以用罗勒略炒,加上日晒干辣椒,拌入干酪,再用小盆烤烘上桌,当地人称谓家乡做法。另一款亦是常见的做法是用萝卜菜头切碎来炒,卖相有点像江浙菜的荠菜炒年糕;当然,单单用日晒西红柿、罗勒、茴香加干酪已是很好的材料,配搭是止于你的想象。
个人认为吃Orecchiette宜带点禅意,品尝的正是面食麦香、面条的韧度(嚼劲),余者皆是虚幻。因此,我个人的做法是:把面条煮至九成熟,趁热拌入初榨橄榄油、刨硬干酪、洒意大利混合香草、略磨黑胡椒,泡清茶一杯,碧螺春可以,青普亦佳。还有,做Orecchiette必须为粗硬小麦,幼细的面粉,便俗了。